1月24日到1月25日,由深圳大學主辦、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承辦,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協辦的“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深召開,來自內地、港臺地區,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的研究儒家思想的13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1月24日上午,大會舉行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助理王念寧,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干春松,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唐格理,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寧夏大學副校長李偉,我校副校長李鳳亮,社科處處長田啟波,深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等。
景海峰表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得到了來自世界上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30代表的熱烈響應,研究儒學的專家學者齊聚深圳。值此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建所30周年之際,以“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詮釋”這樣一個主題作為本次會議的話題,預祝會議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據悉,本次大會是深圳大學承辦的國際儒學大會的第三次盛會。深大國學研究所收到了110余篇論文,達到了歷次最大規模。
李鳳亮在會上致辭,他說,傳統的儒學研究能夠在特區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在深大這樣一個只有30年辦學歷史的年輕高校召開,一方面得到來自海內外學界同行們的大力支持大家的支持,是形成學術氛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對儒學研究的重視。深圳大學也高度重視該項研究。在文科發展中學校非常重視基礎學科的發展,創辦全國學首個國學研究所。學校在文學院進行大平臺的嘗試,開設國學精英班面向本科生二次招生,學校對于國學精英班的教學實踐、外部訪學給以大力支持,推動與港臺、海外的學術交流。國學精英班的學子,必將在文化的傳承、教育、創新方面不斷發揮作用。他認為儒學研究的弘揚應當堅持守本創新。守本就是尊重儒學的本意、本源和本位。讓人們逐步的了解到它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內涵。在對儒學經典的解釋要不斷注入時代鮮活的血液,構成儒學與當代中國的對話,開創新的儒學傳承、傳播形式。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干春松說,北大儒學院是一個跨學科、跨院系研究平臺,在北大享受獨立撥款的機構。機構的形成主要是完成夸學科和跨專業研究的課題,目前已經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例如“中國解釋學史”這樣的綜合性課題。目前,北大儒學院領導班子做了內部微調,希望大家能夠一直關注和關心儒學院的工作和發展。
臺大高研院副院長唐格理致辭。他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會議,感謝景海峰教授及團隊為本次國際會議的舉行付出的努力。臺大高研院對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著重研究儒家思想的當地脈絡與國際發展。
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助理王念寧先生致辭。他說,參加儒學大會受益匪淺,國際儒聯非常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研究、交流的平臺,得到大家的支持。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理論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相信有在座的專家學者共同努力,讓儒學這門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的理論青春、學術青春和實踐青春。

開幕式過后,洪漢鼎、成中英、郭齊勇、高宣揚、楊祖漢、金圣基、鄭吉雄和姚新中8位國內外學者相繼作了主題演講。洪漢鼎做了題為《文本,經典與詮釋--兩條經典詮釋之路:中西方比較》的演講,成中英做了題為《“理一分殊”的本體詮釋---兼論經學的本體學性質》,等等。隨后,研討會進入分組討論時間,全部討論共分5個單元,在3個分會場分別進行。
閉幕式上,景海峰表示,本次大會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也具備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百余位專家學者,圍繞“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闡釋”,就“儒家文化對當代社會建設的作用”、“現代新儒學的歷史方位”、“儒學與東亞現代化的關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本次大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圓滿的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一個基礎扎實的學術活動在深圳舉行,必將推動“深圳學派”的建設,對深圳學術界發展具有很大影響。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