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深圳大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在科技樓一號報告廳舉行,校黨委書記江潭瑜等在家校領導,各學院班子成員、各直屬教研教輔單位、機關各部室正副職負責人等出席了會議。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應強教授在會上作題為“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思考”的專題輔導報告。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張基宏主持。

張應強圍繞“中國特色”是政治標簽還是有特定內容、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強調現代大學制度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中國特色”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普適性”的關系是什么、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中國特色”來于何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需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這五大問題展開講座。
張應強認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首先應該正確認識現代大學制度。他指出現代大學制度既是中國化概念,又是世界性問題,要分清現代大學制度在內容層面的兩大方面:一是宏觀方面,主要涉及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大學與社會的關系、大學與大學之間的關系;二是微觀方面,主要涉及大學的內部治理結構,主要是大學內部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他詳細地闡釋了正確認識現代化大學需要注意的四個關鍵性問題:現代大學制度并非目前的、西方國家的大學制度,現代大學制度具有未來的理想特性,現代大學制度仍在發展變化之中,現代大學制度具有普適性和多樣性。
報告中,張應強重點就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設性意見,一是要著力改革和調整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大學與政府的關系目前的核心在于確立大學自治的理念和相關法律和制度,把高等學校建設成為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確立大學真正的獨立法人地位。他強調政府與大學的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而是兩個平等主體的關系,應該遵循大學自治、依法辦學、政府管理的原則。二是要著力改革和完善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改革和完善大學與社會的關系關鍵在于在確立大學作為獨立自治法人實體的前提下引進完全的市場競爭機制,革除高等教育領域的“雙重體制和機制”,促使大學從面向政府辦學轉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從高等教育質量的政府評價轉向社會評價和市場評價,形成社會參與、中介協調、開放競爭的良好模式。三是要著力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在處理好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系的同時,還要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大力倡導學術自由并建立學術自由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黨委領導、校長治校、教授治學、學術自由的校園體系。
張應強還就世界范圍選任大學校長的舉措對我國的學術組織和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大學校長選任方式的重要性,認為大學校長的選任方式是溝通大學制度外部關系和內部關系的橋梁或樞紐,就大學外部關系而言,它連接我國的干部制度和國家行政體制;就大學內部關系而言,它直接影響大學管理的組織構架和管理干部的選任。而我國當下管理制度過分渲染了個人對大學的作用,寄希望于出現一位好的大學領導者,而忽視了建設能夠產生好的大學領導者的大學制度,這樣是不可行的。應改進和完善大學校長的選任辦法,采用更加民主、更加公開、更為靈活的選任辦法。并指出要搞好這項改革,必須參照國際經驗,必須重新對大學進行定性與定位,將大學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來看待。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