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2016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在我校演會大廳開幕。來自全國182家單位的1260名專家學者及研究生齊聚我校,共同研討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前沿、熱點問題以及我國GIS技術與應用發展方向,建設GIS美好未來。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我校校長李清泉出席開幕式。
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為一年一度的“學術沙龍式”研討會,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主辦,是目前國內GIS界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本屆大會于9月23日至25日舉行,共持續3天。

李清泉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對來自全國各地的來賓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他說,深大建校于1983年,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并且形成了本碩博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得益于深圳市的快速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碩士生3.5萬人,2000名教師。其中1000名理工科教師在今年取得了200多項自然科學基金,在全國排名前30位。
開幕式上,來自南京大學的李滿春教授、來自北京大學的劉瑜教授與袁曉如研究員作了特邀報告。李滿春以《國土空間優化地圖表達》為主題,介紹了國土空間優化的相關情況,期望可以達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狀態。劉瑜帶來了題為《關于地理學與地理信息科學的一點思考》的報告,他認為GIS及地理信息科學是對地理學知識的形式化,地理空間的異質性以及規律性是地理研究的切入點,空間異質性、空間交互都是人文要素研究的重要議題,大數據為地理學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學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機遇。袁曉如帶來了題為《可視化:讓數據觸手可及》,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來詮釋地理信息學,他認為視覺信息感知可以輔助大數據分析。
24日上午,李清泉作題為《從Geomatics到Urban Informatics》的特邀報告。他從城市與城市化、城市信息、城市信息學的內涵與特征、城市信息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四個方面來詮釋地球空間信息學到城市信息學的演變。他認為,城市信息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包含了地球空間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城市學、數據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25日下午,大會進入閉幕式階段。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陸鋒對本次大會進行簡要回顧并作總結,本次大會注冊人數達1260人,創歷史新高。為期三天的年會中,共有6場特邀報告,12個專題分會,12個小組報告,9個大會分會場,276場報告,取得了圓滿成功。隨后舉行了會旗交接儀式,李清泉將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會旗傳遞至中南大學的鄧敏教授。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