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講壇”第六十六講:區域研究與漢學的(不)可能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2-16 00:00
點擊數: Views
12月15日下午,深大講壇第六十六講在圖書館南館報告廳舉行。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柯雷(Maghiel van Crevel)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區域研究與漢學的(不)可能》的講座。
柯雷教授首先以漢學的大背景為切入點,廓清了disciplines和區域研究的概念,回答了如何處理具有普遍性的disciplines和具有獨特性的區域研究之間的張力的問題。他以實例論證,闡明了disciplines具有人造而非天然的和歐洲/西方中心主義傾向的特點。同時,他從命名問題、演變歷史、與應用科學的關系、危機與復活、核心概念等五個方面,對區域研究進行了重點剖析。他指出,區域研究經歷了殖民地時代、冷戰時代和后殖民地時代三個時期的演變。對于處在后殖民時代的漢學家而言,既要保留前兩個階段的成就,也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視角,為漢學研究注入人文精神和全球化精神。
接著,柯雷教授從三個層面解讀了文化翻譯的概念,其一指的是重視原文各方面的文化語境;其二指的是帶有貶義色彩的文化人類學中的“文化翻譯”;其三指的是廣義上的“文化翻譯”,即文化本身的機理、身份認同的動態過程。他還從自身出發,比較了萊頓大學中國研究的來歷與現狀,說明漢學已越來越呈現內容跨學科、學術群體多樣化等特點。最后,就當今“漢學”的可能與不可能的問題,他談到,漢學不可能是封閉的研究,應是開放的研究。
柯雷教授以流利的漢語,形象的比喻,生動闡釋了他對區域研究和漢學的獨到見解,讓在場師生受益匪淺。在隨后的互動環節,他還就漢學家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動機等問題與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宣傳部)
柯雷教授首先以漢學的大背景為切入點,廓清了disciplines和區域研究的概念,回答了如何處理具有普遍性的disciplines和具有獨特性的區域研究之間的張力的問題。他以實例論證,闡明了disciplines具有人造而非天然的和歐洲/西方中心主義傾向的特點。同時,他從命名問題、演變歷史、與應用科學的關系、危機與復活、核心概念等五個方面,對區域研究進行了重點剖析。他指出,區域研究經歷了殖民地時代、冷戰時代和后殖民地時代三個時期的演變。對于處在后殖民時代的漢學家而言,既要保留前兩個階段的成就,也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視角,為漢學研究注入人文精神和全球化精神。
接著,柯雷教授從三個層面解讀了文化翻譯的概念,其一指的是重視原文各方面的文化語境;其二指的是帶有貶義色彩的文化人類學中的“文化翻譯”;其三指的是廣義上的“文化翻譯”,即文化本身的機理、身份認同的動態過程。他還從自身出發,比較了萊頓大學中國研究的來歷與現狀,說明漢學已越來越呈現內容跨學科、學術群體多樣化等特點。最后,就當今“漢學”的可能與不可能的問題,他談到,漢學不可能是封閉的研究,應是開放的研究。
柯雷教授以流利的漢語,形象的比喻,生動闡釋了他對區域研究和漢學的獨到見解,讓在場師生受益匪淺。在隨后的互動環節,他還就漢學家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動機等問題與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宣傳部)
最新動態
- 埃菲·杰曼諾夫院士做客深大“大師面對面”第十三講 探索奇妙數學新世界
- ? 超火爆!超給“荔”!深大舉辦2025校園開放日 數萬人沉浸式探校
- 深圳大學舉行2025年畢業典禮 祝愿萬余畢業生:找到位置,敢“坐”敢為
- 深圳大學舉行第二屆研究生教育督導團聘任大會 助力學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 “深大荔枝季媒體沙龍”打造文化名片 40余家媒體沉浸式體驗科技荔園
- 深圳大學“10590·SZU畢業歌會”溫情上演
- 深圳大學2025年本科招生7060人,急需緊缺專業擴招280人
- 新華社《參考消息》2025年“進校園”活動走進深圳大學
- 深圳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揭牌成立
- “書記下午茶”聚焦學校高質量發展 畢業生代表積極建言
相關鏈接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