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易拉寶、炫目的PPT,正裝登場、脫稿演講、唇槍舌劍……。2017年4月28日,為期四天的傳院畢業答辯的最后一天,深大科技樓一號報告廳濟濟一堂。我校傳播學院新聞系本科畢業答辯活動在這里舉行。

年年月月景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今年新聞專業畢設答辯活動的主題為“新聞的名義”,共有9個小組參加。涉及的題材關注了四類人:腦癱、塵肺病、農村網紅、轉型的傳媒人;五大事件:填海、拆遷、租房、禁毒、統文化遺產的守護。有小組的作品回溯了深圳填海三十年發生的故事;有小組走進腦癱家庭,讓我們知道身邊原來還有“搖搖晃晃的人間”;時下正熱的媒體人轉崗其情形怎樣?有小組探訪發現,“寒冬不為理想而撤離,他們將另擇一處春意去棲息”;還有小組用了兩個月,天南地北地跑了五個省的農村,為的就是尋找農村網紅背后的事實真相。
現場觀摩的資深媒體評論員、騰訊大家簽約作者馬立明說:“《快手江湖》讓我流下淚來,每個滑稽可笑的網紅背后,都是一個個心酸的故事,都是個體的掙扎,靈魂的吶喊”。跨界媒體人王致遠認為,學生們的部分作品的確呈現了主流媒體缺失的報道作品。資深媒體人、圈子文化傳媒集團深圳情報局總編梁堅感慨說:“或許中國未來最好的深度報道只存在于大學里,而不在慌不擇路的傳統媒體。” 答辯現場還聚集了《晶報》、《香港商報》、《深圳僑報》、深圳新聞網、鳳凰衛視等媒體的記者。華中科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海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甘肅政法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歐亞學院等兄弟院校的教師們也慕名而來,參加了觀摩。

近年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積極推進新聞傳播教育改革。以小組畢業設計作品代替傳統的個人畢業論文,這樣可以促使新聞傳播學子將書本和實踐連接,在“學中做、做中學”。在現場,新聞系資深教授辜曉進慷慨激昂的點贊將答辯推向了高潮:“我們就是要用經得起檢驗的新聞畢設來倒逼新聞教學的改革,用強有力的新聞實踐來倒逼新聞理論的重構。你們今天的畢設證明了你們合格、你們優秀、你們卓越。我向你們致敬!”


據悉,9個小組的答辯已由深圳新聞網進行了全程錄播,部分小組的答辯實況將在深圳新聞網播放,深圳大學官方微信、《新新報》微信平臺也將選播精彩片段。
(傳播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