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我校在圖書館南館二樓大廳舉行《海上絲綢之路兩千年》繪畫作品展,此次展覽由3號藝棧管理辦公室主辦,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承辦,展覽時間為5月10日至5月16日。
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7000多年前就開始以原始的舟筏浮具開始在海上航行。隨著造船技術的不斷進步、海船逐步大型化以及駛風技術的掌握,才有了徐福東渡扶桑、東吳船隊的初航南海,以及眾所周知的鄭和七下西洋,才有了船隊浩浩蕩蕩的順流而下,經古港,駛入茫茫大海,載著中國的古老文明,探索未知的領域。而大中國的萬里海疆,有數不清的港灣,有的綺麗,有的雄闊,有的古老,有的偉岸。在海上絲綢之路開通之際,港灣開始承擔起西行東漸的樞紐角色,在一片祥和夢幻的畫面里,古港以恬靜之風向世人昭告歷經千年的商貿風云和鐵血狼煙,撩開歷史的云煙。
展覽以兩千年前戰國的鄒子,海洋理論第一人作為畫展的開篇,歷經戰國、秦、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的各個時期及現代中國,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航海人物為核心繪畫主題,以歷史事件為創作題材,全景式展現中華民族的大航海歷程,完成了對中國大航海的一次前無古人的宏大敘事。
隨著歷史的迷蒙煙雨被吹開,曾經叱咤風云的海洋風流人物逐一登場,給觀眾展現了一幅壯麗廣闊的歷史畫面。此次展覽吸引了眾多對海洋藝術或古代歷史感興趣的參觀者,大家在感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和那些曾為中國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海洋風流人物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