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下午,“饒宗頤講壇”第三講在人文學院1100會議室開講。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副館長(學術) 鄭煒明教授為我校師生帶來了題為“敦煌曲子詞《怨春閨》及其學術公案”的講座,人文學院師生聆聽了講座。
人文學院副院長沈金浩首先介紹了鄭煒明教授。鄭煒明教授作為饒宗頤先生的學術助手,深得饒宗頤先生學術和思想的精華,不僅在學術研究方面有所建樹,在創作方面更是著作頗豐。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副館長(學術) 。已出版學術著作(包括著述35種、主編26種) 共50余種,發表論文約200篇。曾于海內外八次獲得新詩創作獎,包括1994年臺灣創世紀詩刊/社四十周年紀念社創作大獎等等。

鄭煒明教授介紹了饒宗頤和任半塘關于敦煌曲子詞《怨春閨》的爭論,并從敦煌曲子詞《怨春閨》之發現與著錄、敦煌曲子詞《怨春閨》之寫作及抄寫年代問題兩個方面深入講解了饒宗頤和任半塘關于《怨春閨》的學術爭論之處。其中他引用了大量實物與照片進行層層推理,佐證了饒宗頤關于《怨春閨》學術觀點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并通過細致地分析得出了任半塘產生學術誤判的原因。隨后,因為實物某部分的在流傳時的缺失,他又從他本人對敦煌曲子詞《怨春閨》的校勘和注解推測了缺失部分的字義、詞義,并做了詳細的解釋和闡述。
鄭煒明教授的演講以縝密的邏輯思維、嚴密的論述、翔實的例證、嚴謹的治學精神對饒宗頤與任半塘關于敦煌曲子詞《怨春閨》的學術公案進行了再闡釋,并融入了他的獨特思考與治學感受,博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在互動環節中,鄭煒明教授就饒宗頤的學術著作、史料修復等問題與師生們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