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教授在我校國際會議廳作了題為“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的講座。我校黨委書記劉洪一,副校長黎軍、李永華與全校師生代表一起現場聆聽了講座,講座由黎軍主持。


黎軍向在座師生介紹了主講人單霽翔。單霽翔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2002年任國家文物局局長,2012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為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2014年9月,獲國際文物修復學會“福布斯獎”。出版《文化遺產?思行文叢》等二十余部專著,百余篇學術論文。單霽翔執掌故宮博物院以來,大力創新,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了“新故宮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親近故宮、愛上故宮、立志傳承弘揚故宮文化。

單霽翔的故宮文化講座長達兩個多小時,他全程站著講述他和故宮的故事,講座線索清晰,一氣呵成,語言幽默風趣,充滿智慧。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吸引了臺下聽眾的目光,他的個人魅力和職業精神完全征服了青年學子。每隔幾分鐘就會贏得觀眾的一陣熱烈掌聲。
單霽翔謙虛地表示,他不是故宮的掌門人,他只是故宮的看門人。故宮是世界上每年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也是中國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他認為,如何將更多的博物展獻給觀眾,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這些珍品,是故宮擴大文化影響的關鍵。針對這一設想,他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便是售票制度改革:多種媒體渠道宣傳,實行一系列優惠辦法,分流旺季游客高峰,實現淡季不淡、旺季不擠的故宮游客現狀。從多開窗口售票、多開檢票口檢票、每天限票到逐步推行網絡購票,最終實現全網絡售票、一站式進館體驗,故宮售票實現了飛躍性突破。此外,他還相繼整治了端門和午門廣場,徹底改變了以前臟亂差的廣場環境;制作了契合故宮文化的長椅,隨日光、陰雨而變換長椅擺放位置,提高了長椅的使用率;科學合理地增設、改造女廁,徹底解決了女性游客排隊如廁問題;設置512塊標志牌,上線電子標志牌,開發手機智能講解器……這些創造性舉措,無不體現了從以管理為中心向以觀眾為中心的理念轉變,給游客帶來了更多的人性關懷。

為了讓文物徹底活起來,盡可能恢復故宮原貌,多家非故宮辦事單位被請出故宮,故宮的多個部門也進行了整合遷離。以慈寧宮為代表的多所宮殿、花園重新得到修繕,采用高科技冷光源在不損害文物的前提下重新點亮了故宮的宮殿,再現了明清皇家建筑當年的風貌。截至今年,新增了午門雁翅樓等多座大型主題展覽館,更多的展品開始呈現在游人面前。故宮還組建了超過200人的文物醫生團隊,以卓越的工匠精神,為未來者傳承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故宮的本職工作做好之后,其團隊又在教育、文創、交流合作等多領域發力,終于使故宮的生命力歷久彌新,呈現出復興趨勢,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成為故宮文化的擁躉和守護者。

講座完畢,全場觀眾向單霽翔報以熱烈的掌聲。
深圳大學是全國第三所建立故宮研究所的高校,校黨委書記劉洪一代表學校向單霽翔教授贈送了深大紀念品。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