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第五次會議在我校國際會議廳召開。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克羅地亞共和國國務秘書Branka Ramljak,深圳市副市長高自民,我校黨委書記劉洪一、校長李清泉、副校長王暉以及來自中東歐國家13個國家24所高校和中國110多所高校的校長及與會代表出席會議。

田學軍在致辭中指出,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合作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層次、各類型合作有力推動了有關各國高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增強了高校服務本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田學軍就高校聯合會未來發展提出鞏固成長期、打造孵化器、培育新動能等三點倡議,鼓勵中國高校與中東歐國家高校和學術機構開展更多實質性合作,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Branka Ramljak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是一個國家層面的教育平臺,為當下高等教育面對的諸如科研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等挑戰提供了整合資源、協調創新的平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各高校之間的進一步合作交流將有利于科研項目的增加、聯合研究項目的合作、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高自民在致辭中指出,高等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龍頭,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為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提升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深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會議在深圳舉行,深圳將作為積極的參與者推進各方面的合作交流。

劉洪一在致辭中表示,深大是伴隨深圳這所國際化城市發展成長起來的一所特區大學,深大緊隨深圳特區發展步伐,銳意進取,培養了馬化騰、史玉柱等為代表的10萬創新創業型人才。學校教育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提升迅猛,躋身世界進步最快的大學行列。PCT專利申請公開量居全國高校第一,全球教育機構前11位。國際化發展是深大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校與境外234所高校建立各種合作關系。深大與中東歐13所學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入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創新模式。在本次聯合會上,深大將通過建設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交流合作平臺、與諾維薩德大學合辦一帶一路圖書館、設立深圳大學—中東歐國家學生暑假學習計劃、設立深圳大學中東歐博士生計劃等舉措與中東歐國家高校加強交流合作。
本次會議以“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教育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題。開幕式結束,中東歐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國家漢辦、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代表分別發言,分享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教育合作的實踐經驗,解讀中東歐國家教育政策。與會代表進行了第一輪圓桌會議,會議圍繞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聯合創新生態體系開展對話交流。

下午還舉辦了三場專題討論會。“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討論會由深圳大學副校長黎軍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羅馬尼亞布拉索夫特蘭西瓦大學校長Ioan Vasile Abrudan、匈牙利布達佩斯工業和經濟大學教授Balázs Vince Nagy、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覃川及南方科技大學書院總監韓蔚。Ioan Vasile Abrudan認為,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但科學技術的更新終究離不開人的創造,社會價值的生產者是人才而不是機器。Balázs Vince Nagy向在場來賓簡要介紹了匈牙利的教育實踐方法。徐飛校長將人工智能看作最強大的創新加速器,它將為人類社會帶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但人工智能終將為人類所用,而不是成為人的負累。覃川院長與在場來賓分享了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韓蔚向嘉賓們介紹了南方科技大學的基本情況與辦學成果。黎軍介紹了深圳大學人才培養的舉措。“國際交流與社會創新”討論會由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愛沙尼亞塔林大學校長Tiit Land、羅馬尼亞西部阿拉德大學教授Vanda Stan、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黃海軍、貴州財經大學副校長楊勇及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關忠良。嘉賓們結合各校基本情況,與參會人員分享了有關國際交流與社會創新的獨特思考與實踐經驗。“聯合會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討論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教授Bojan Lali?、愛沙尼亞塔林理工大學講師Vlad Alex Vernygora、蘭州財經大學副校長胡凱、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助理張寶鈞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趙剛。參會嘉賓對聯合會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會議在當天下午順利閉幕。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趙靈山致閉幕辭。他說,此次會議的研究主題——人工智能、社會創新、國際合作等緊緊貼近中國—中東歐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熱點問題,四場專題討論對于聯合會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速度令世界驚嘆,如今它已經成為中國創新指數最高的城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的輝煌不是一天所能成就的,聯合會的發展也有賴于未來各成員高校的共同努力。他表示,今后,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將致力于設計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合作項目,并不斷提高為聯合會成員服務的水平。

作為閉幕前最后一個環節,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趙靈山秘書長代表會議主辦方充分肯定深圳大學的會務工作,并為深圳大學頒發了致謝牌。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