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教育部獲悉,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在全國19000多個工科專業中,共認證了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科專業。通過專業認證,標志著這些專業的質量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深大計算機與技術專業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堅持國際化辦學,2017年底正式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我校第一個通過國際認證的專業,也是學校目前唯一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的專業。


自2014年啟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國際認證工作以來,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積極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專業教師投入程度和參與程度高,科研與教學有效結合,積極推行了本科生進研究所、院領導午餐會、企業參與實習與課程建設、學院督導團、學生國際化培養等舉措;同時在課程安排支撐畢業要求進行了課程的梳理,開展了內涵式的課程建設發展,每門課程根據認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重點建設了“操作系統”等核心課程。

學院在本科教育教學上實現了從傳統的注重教學過程、教師中心,向產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并始終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轉變,促進了全體教師素質的系統性提高,也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果,學生培養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美國數學建模、軟件能力測試CSP等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標志著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工程專業質量標準達到國際認可,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大突破。作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結果已得到其他18個成員國(地區)認可。目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已覆蓋21個專業類,計劃2020年實現所有專業大類全覆蓋。
作為全國19000多個工科專業的代表,本次公布的相關專業在參與認證的過程中,積極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主動對標《華盛頓協議》和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修訂培養目標、重組課程體系、深化課堂改革、明晰教師責任、健全評價機制、完善條件保障,著力建立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
據悉,我國每年有約120余萬工科專業本科畢業生。通過認證專業的畢業生在《華盛頓協議》相關國家和地區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或申請研究生學位時,將享有當地畢業生同等待遇,為中國工科學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國際統一的“通行證”。同時,認證結果在行業及企業內有較高的權威性,在部分行業工程師資格考試或能力評價中享有不同程度的減免和優惠。
2006年,教育部啟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十多年來,我國以申請加入《華盛頓協議》為契機,以推進工程教育認證為抓手,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力支撐了“中國制造2025”“網絡強國”“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2017年,教育部啟動了“新工科”建設,加快發展新興工科專業,改造升級傳統工科專業,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人才培養,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目前,中國工程教育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向貢獻者、引領者轉變。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