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和中國建設報共同主辦的“2018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深圳舉行。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原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國務院參事王京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馬洪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原深圳市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唐杰,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王鐳、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金海,深圳市人民政府政府副秘書長、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院長陶一桃,以及來自著名高校、智庫、學術機構、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雄安新區的學者、官員和企業家出席論壇。





6月16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深圳市紫荊山莊舉行。陶一桃主持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她介紹道,世界經濟特區論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創建的年度學術平臺,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并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關注與高度評價。目前,世界經濟特區論壇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專家領導與企業家探討經濟特區問題、自貿區問題以及中國社會變遷及路徑選擇等重要問題的學術平臺。
劉洪一在致辭中指出,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深圳大學建校35周年,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深圳大學與深圳攜手成長,共同進步。伴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日益繁榮,深圳大學建校35年以來,高速發展,共為社會輸送逾十萬優秀人才,為深圳特區、珠三角地區及國家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近年來更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介紹道,當前深圳大學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引領、創新驅動、內涵發展”發展理念,正在朝向“有靈魂、有擔當、有內涵”的新時代人民滿意的特區大學目標努力奮進。他認為,本次論壇定將為世界經濟特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作出新的解答。
陳金海致辭,他說,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當代命運的關鍵決策,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資源,同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短短的四十年間,深圳成為享譽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涌現出世界五百強企業七家,成為世界范圍內發展最好的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標志成果,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本屆論壇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題,恰逢其時,必將促進經濟特區始終處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并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同時形成“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理論共識。
吳以環在致辭中指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間,深圳飛速成長,人均GDP躍居全國第一位,不僅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城市,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文明城市。深圳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突出的貢獻。深圳市經濟特區自誕生之時就肩負引領發展的艱巨使命,深圳必須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勇擔特區新使命,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區和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繼續延續和升華世界現代化、城市化的奇跡。

開幕式上,深圳大學采桑子合唱團為嘉賓們獻上《春天的故事》《青春舞曲》等表演,悠揚的歌聲激蕩人心,充滿著積極的浪漫主義情懷,贏得了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開幕式結束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從經濟特區到自貿區(港):中國發展道路與方案”、“一帶一路國際間深化合作的路徑”、“‘新時代新動能’大灣區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改革開放再出發”等議題進行研討,取得一系列成果。與會者演講的題目從“中國改革決策的故事”“深圳從哪里來——踏血路——往哪里去”“改革開放的歷史與時代意義”到“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第一動力——談談中國式‘雙創’”“新時代中國經濟特區的新使命”“一帶一路與改革開放再出發”,緊扣會議主題,對新時代經濟特區的發展做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研討和思考。
此間,論壇期間還舉辦了社科文獻出版社“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改革開放研究叢書”之一《中國經濟特區發展(1978-2018)》新書發布會,并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共同回顧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程,對深圳特區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世界經濟特區發展論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創建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自2000年以來已先后在越南廣寧、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新疆喀什等地舉辦了17屆,有來自近二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官員、企業家出席過論壇,也得到了聯合國計劃開發署、非洲開發銀行、南南合作機構、德國GIZ的積極參與和響應。目前該論壇已成為國內外學者、官員和企業家探討經濟特區、自由貿易區、中國社會制度變遷路徑選擇及中國道路等前沿問題的重要學術陣地。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