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深大講壇”第一百零九講在我校電子學院報告廳舉行,南京大學吳培亨院士帶了一場題為“極端的手段、極端的目標——超導電子學及其應用”的講座。我校副校長王暉,科學技術部、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師生聆聽了講座。

吳培亨院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什么是超導電性,超導的歷史,以及如何實現超導所需要的低溫。他以超導的物理特性為框架,系統地介紹了超導超導電子學及其應用:基于超導的相變特性,可以制備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這類新型超靈敏單光子探測器系統已經完成行程超2萬公里,投入使用超1萬小時,得到了系統的應用:可應用于測量衛星、太空碎片,可以在2000公里遠處看到20cm碎片,用于激光測距,已經實現大山126公里距離的直接測量,遠超傳統半導體光子探測器,用于激光氣象檢測預報,用于小鼠血管活體、無創、三維顯微成像;基于超導的微波表面電阻非常低,可以制備濾波特性非常好的濾波器;基于超導的約瑟夫森效應,可以用于制定非實物計量標準,測量微弱磁場,以及生物磁場(例如心磁圖),制作太赫茲波超外差接收機;將超導約瑟夫森結作為人造原子,是量子信息、量子計算等得以實現的物理載體之一,具有易集成化、無能級躍遷禁戒、哈密頓量可調可控等優點。

吳院士以自己的科研實例,深切勉勵大家,要“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報告結束后,與會師生和吳院士一起,就超導的機理、應用前景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