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記團隊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發表有關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的論文
我校張學記團隊總結了近年來基于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發表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響因子為40.182,中科院JCR一區,Top期刊)上,張學記教授為文章通信作者,北京科技大學許太林副教授,許利蘋教授和中科院理化所的王樹濤研究員合作完成。
仿生超浸潤圖案化平臺一般指具有疏水與親水兩種極端浸潤性差異的圖案化平臺,這種平臺可以穩定固定檢測液,富集濃縮微液滴,開放式體系,高通量陣列化等優點在生物傳感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具體介紹了超浸潤微圖案化平臺的制備方法及與多種傳感技術的結合應用,總結了超浸潤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領域的研究進展并展望進一步的發展方向。仿生超浸潤微圖案化平臺制備包括多級結構制備,疏水修飾和圖案化處理。制備光刻技術,自組裝和物理沉積的方法得到粗糙多結構,化學修飾降低表面表面能,最后利用紫外光,等離子體輻射等實現圖案化制備。這種超浸潤微圖案化平臺將液滴固定在親水區域得到開放式體系,通過與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熒光,比色和質譜分析等方法的結合實現了對miRNA, DNA和蛋白質等高靈敏性檢測。隨著學科交叉研究和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不同的材料和檢測方法將將會應用于超浸潤圖案化平臺中。但是,超浸潤微圖案化平臺仍然存在若干問題,如微圖案的長期穩定性,實際樣品高通量檢測和平臺的商業化生產等將是超浸潤微圖案化平臺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cs/c8cs00915e
(科學技術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