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我校與香港中文大學在市民中心簽署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作辦學協議,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市政府副秘書長黃國強,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郭雨蓉,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鄭海泉、校長沈祖堯,深圳大學領導江潭瑜、章必功、阮雙琛等出席了簽字儀式。章必功和沈祖堯在合作協議上簽字。

2009年10月,港中大成立專責小組,開始探討在深圳辦學。去年2月,該校與深圳市政府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今年3月12日,該校與深圳市政府在北京簽訂框架協議,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為香港、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培育優秀人才。
根據雙方簽訂的框架協議,港中大與深圳市政府雙方同意在深圳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并將之定位為一所從事高等教育與研究,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港中大將按大學本部的辦學水平,嚴格保證深圳學院的辦學質量。深圳市政府在龍崗區的大運城附近撥出土地,免費供港中大深圳學院使用,校園占地約100公頃,深圳市政府承諾為學校的全日制學生提供辦學補貼。深大成為港中大在深圳辦學的合作方。深圳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幾個月來頻繁接觸,經過多個回合的商討,終于達成合作辦學的協議。
回顧走過的路,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從萌芽到今天,經歷了3個年頭、深圳兩屆政府、港中大兩任校長,現在終于有了實質性、關鍵性的進展,可以載入深圳高教發展史。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在儀式上致辭時說,港中大與深大合作辦學協議的簽署,是廣東省高等教育史上值得紀念的一筆,這意味著正式開啟了中文大學與內地合作辦學的大門,學校的籌建也進入了新的重要階段。希望港中大與深大兩校合作辦學能闖出一條新路子,兩校合作有著地域優勢,一定能共同創造輝煌,創造奇跡。
鄭海泉表示,香港中文大學一直致力于推動港深教育、科技的合作和發展,此次與深圳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標志著港深雙方合作辦學進入新的階段,對港中大在內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的成立,將為深圳、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發揮港中大教育、科研優勢,進一步深化粵港教育、科技合作;把港中大的教育理念進入大陸。他對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深圳大學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江潭瑜在儀式上說,雙方合作辦學,是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一件大事、好事,不僅有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高層次優秀人才,促進深圳教育的國際化進程,也有利于提升深港兩地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這項合作,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深圳市民和學子熱切期望,深圳大學將積極參與、全力配合。江潭瑜說,深圳經濟發展快,城市未來發展戰略目標高,對高等教育,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和高端創新人才需求量大。深圳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增量”,需要有國際視野的德才兼備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而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是中國大陸走向國際的橋梁和窗口。香港高等教育經過近百年發展,凝聚了一批教育精英,形成了一套現代大學制度和理念,高等教育資源有“存量”。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就是以市場導向來配置教育資源,形成優勢互補,把存量做活,把增量做優。江潭瑜相信,這種合作,將有很強的生命力,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只要有利于高等人才培養,有利于貫徹港中大的教育理念,深大將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