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辦的2011中國經濟特區論壇――“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國際會議廳舉行。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張東剛,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省教育廳巡視員羅遠芳,吉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勝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深圳社科院院長吳忠,埃塞俄比亞駐廣州總領事Mr.G.Michael G.Tsadik,我校校長章必功,校黨委副書記、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副校長李鳳亮,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日本熊本學園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著名學者、中外經濟特區和開發區的代表以及深圳大學師生共400余人出席大會。大會由陶一桃主持。
開幕式上,章必功校長致歡迎辭,代表深圳大學感謝參與本次盛會的專家學者,他介紹了深圳大學的發展歷程和正在進行的改革情況,希望本次大會能深入交流探討,為深圳未來的發展及中國道路的探索建言獻策,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王勝今教授代表與會學者致辭。他認為中國經濟特區建立已經30多年,成為中國區域社會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式和途徑。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召開“中國經濟特區論壇”,研討“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吳以環在致辭中指出,在深圳大學舉辦這次論壇,有利于我們繼往開來,促使我們所在的城市發展、所從事的研究拓展,更加注重內涵,更加注重特色,更加注重質量,開創經濟特區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的新局面和新境界。
羅遠芳回顧了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10年來的發展,并相信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能夠堅守學術傳統、踐行學術使命,為深圳大學乃至全省理論經濟學的發展,為促進廣東省社會科學的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張東剛教授代表教育部社科司肯定了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10年來的貢獻,認為基地堅守著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向,在中國經濟特區問題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關于“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的探討更體現了其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學者的使命感。

開幕式在深圳大學“采桑子”合唱團的歌聲中結束。本次論壇以大會主題演講和分組研討的形式進行。在上午進行的大會主題演講上,中國人民大學高放教授作了題為“認清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發展”的演講,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胡培兆教授作了題為“創新與保守都是效益”的演講,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忠作了題為“建設文化強國的特區使命”的演講,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作了題為“不能以發展取代改革”的演講,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黃亞生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模式有多獨特?”的演講,非洲柯加發展公司執行主席Paul Jourdan作了“新南非的經濟特區發展”的演講。
下午會議進行了分組討論。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在分組討論中就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研究的相關議題展開充分探討和深入交流。下午6時,本次“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國際學術研討會順利完成各項議程,圓滿落幕。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