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章必功校長在圖書館南館一樓報告廳與荔園學子分享“大學之道”。本次活動由法學院舉辦,前來聆聽講座的師生熱情高漲,報告廳座無虛席。

章必功首先介紹了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教學改革的進展。“汽車要改造,則要著重于其發動機;而大學要改造升級,則要側重于教師隊伍,即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章必功認為當前教師 “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我校人事制度改革施行至今得到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的認可。他坦言,人事制度改革是“動刀子”的改革,它實行的是“合約管理”,其中有不理解的聲音,改革正艱難推進。“我們不是為了人事改革而改革,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對此,相應地實行教師年度工作報告、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測制度和助教制等教學改革。如助教制正以“聚徒講學”的形式開展;學校還將致力于“小班教學”,改進大學里上大課的弊端,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他認為,大學里人才培養是第一要務,因此要把“教學”放在第一位,而“教授”也是“教”字當頭,要著重其提高教學質量。“一所大學的威望在于有被學生津津樂道的高質量課堂;有讓學生嘖嘖贊嘆的老師;同時為社會創造影響社會生活的人才。”章必功感慨道,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與教學改革是漫長而又艱巨的過程,但只有有破有立才能更好地進行大學的改革與探索,他還將積極推動改革。

“受教育的權利優先于受教育的質量。”章必功針對我校生源一事說道,大學是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升華個人素質的場所。學校要做到有教無類。他希望同學們都有“仁者愛人”胸懷,而不是一味抱怨。在大學,學生應做好自己的事,成為最好的自己,靠真本事脫穎而出。他還指出,大學里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克服困難,正所謂“修行在個人”。其后,章必功還與在場師生共同探討近期校園出現的校園安全、交通管理、宿舍、體育鍛煉、熱水洗澡等熱點問題。在互動環節中,章校長還就師生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