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深大講壇”第三講——德國自由大學教授克勞斯·擇格伯斯報告會在我校南館一樓報告廳舉行。柏林自由大學國際政治研究院院長、東歐研究院院長,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哈里曼研究所”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兼職教授克勞斯·擇格伯斯為我校師生帶來《全球化背景下的歐洲角色》主題演講。副校長李鳳亮出席了本次講壇。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以下三個主題:1.全球政治:一幅全新的景色。2.歐盟:一個成功的故事。3.歐元區以及2008年危機。在講演一開始克勞斯教授便提出了對于世界地理格局的重新認識,他為同學們展示了兩張地圖。第一張是一幅傳統的世界地圖,而第二幅則是一張展示世界當前形勢下各種勢力流向的匯總圖。這兩張圖的前后對比中,讓學生們明白了當前全球一體化整體形勢之下非地緣因素在國際關系中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對于全球新格局的闡述中,克勞斯教授強調了世界范圍內以“經濟流”、“文化流”、“貿易流”、“移民流”、“信息流”為當今主要特點的世界形勢。在新的政治勢力的博弈中,政府對于外交活的動權威性的下降以及以新的非政府外交勢力的出現。外交博弈體現出多元合作的趨勢。同時,媒體對于國際政治事務影響力正不斷的提升。在以上鋪墊之下,使得一國政府不能在單純依靠本國實力解決國際問題。同時在人口老齡化、國民福利待遇、政府預算、主權轉移等諸多問題的挑戰之下,國際形勢的“新景色”無疑增加了各國政府的執政難度。
在“歐盟:一則成功的故事”中,克勞斯教授表示,歐盟的成功體現在其有效的維持了歐洲版圖的長久和平,在最大限度的促進經濟合作、移民、利率、勞動力、法律等政治事務上成功的合作的同時,使得歐盟人民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們完全不懂的當年帶著護照歐洲履行的繁瑣)。從歐盟的發展上來說,同盟國的不斷增多表明了歐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科學性。政府間在分享自身主權的同時,實現了一體化效益最大化。歐盟各國的關系在不斷的深化和擴展的同時,歐盟的結構更具張力。
克勞斯教授針對2008年經濟危機進行了講解。經濟危機作為資本主義市場調配形勢的必然產物,伴隨著資源的配置與分配的失靈。本次經濟危機在表現出傳統危機特點的同時和增加了新的特征。而究其成因,可以歸于金融體系為了進一步追逐利益而縮短投資考察時間,新的金融產品的出現,更方便的交易程序增快了商業活動的頻率,金融系統泡沫等因素。再加上金融系統相關部門對于金融體系的悲觀態度這都對此次危機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此次危機使得歐盟不得不面對主權國貸款危機以及貨幣整合以及歐盟國家間政策的錯亂。問題的解決方式很簡單:避免道德危機、讓希臘自我休整、堅持貸款扶植、堅持使用政策手段扶植。在此之后克勞斯教授強調了未來我我們當把自身的競爭領域集中在我們人類大腦的創造力之上。
在提問環節中,師生們就“美、中、歐三者關系”、“德國貧富差距問題”、“德國與俄國兩國關系”等問題同克勞斯教授進行了交流。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