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深大講壇”系列講座第五講在圖書館南館一樓報告廳舉行。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著名社會學家、教授,《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為我校師生帶來“深大講壇”第五講——鄧小平與中國改革開放。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陶一桃,各部門和學院相關領導以及師生出席講座。
陶一桃在致辭中代表深圳大學對傅高義教授的到來表示感謝,她表示,傅教授的到來,為只有30年歷史的深圳大學平添了一份厚重。她說,30年前的春天,鄧小平先生來到深圳,當年,這個經濟特區建立了唯一一所高校——深圳大學。而在30年后的今天,傅高義教授來到深圳大學,在為我們打開另一扇了解深圳經濟特區和中國改革開放大門的同時,也帶領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了解中國,了解我們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傅高義在《鄧小平與中國政治、經濟改革》的主題演講中,首先回顧了鄧小平作為革命者、改革者、建設者的成長背景,并介紹了他在少年時期赴法勤工儉學和轉道蘇聯學習共產主義的經歷。這段經歷,使鄧小平牢固建立起強烈的對外開放、學習先進經驗、建設統一獨立富強的中國和堅持走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念。多年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工作歷練和充滿磨難的人生道路中的深入思考,為鄧小平登上權力頂峰后帶領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在不長的時間里改變國家貧窮落后面貌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領導基礎。然后,傅高義重點講述了“鄧小平時代”的開創、過程和面臨的挑戰。傅高義指出,鄧小平憑借堅定的信念、敏銳的思想、全局性的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在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外交、干部制度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修舊立新和改革開放;同時,鄧小平還堅定果斷地化解和平息種種政治風潮,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穩步推進。另外,傅高義還就鄧小平對中美建交、華國鋒歷史評估、改革開放的幕后曲折、鄧小平與諸多當時關鍵人物之關系、香港問題、鄧小平南行等重大議題均有講解及剖析,指出鄧小平在人生暮年的南方談話更是推動中國加快開放和建設的重要思想動力,成為他輝煌的人生終曲。
講座提問環節,師生們就如何解讀“后鄧小平時代”中國的民主訴求,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觀點的對與錯,如何看待領導人名與哲學相掛鉤等問題與傅高義進行討論交流。
講座結束后,陶一桃向傅高義贈送紀念牌。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