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參與承辦“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光學精密檢測與科學儀器”高層論壇
4月7日,由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辦,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大學、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文體旅游局、福田區人民政府和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承辦的“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光學精密檢測與科學儀器”高層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A座深圳廳舉行。近20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文物保護、考古學及博物館等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受邀出席此次論壇,共同探討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中的相關科學技術與產業轉型的發展趨勢。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彪出席并致辭。我校校長李清泉教授、光電工程學院彭翔教授應邀出席本次論壇。
開幕式結束后舉行的專家論壇會上,與會專家們針對目前我國文化遺產科學研究和保護的嚴峻形勢等一系列問題,共同探討了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與技術裝備研究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并在“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的總體部署下,積極參與即將啟動的“國家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認知和保護研究”的重大專項計劃以及國家其他相關重大專項計劃,通過“政—產—學—研—用”結合的途徑切實推動我國物質文化遺產科學研究與保護儀器裝備的發展,提高文化遺產科學認知和科學保護整體水平。
我校校長李清泉在致辭中結合在“973項目”研究中的切身體會,談到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具體的數據采集難度很大,現在面臨著缺乏統一組織實施的多學科、多技術的科學系統工程,諸多共性、關鍵科學與技術難題尚未得到解決等問題的挑戰。他希望未來深圳大學可以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發揮多學科的優勢,為該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并希望通過與產業界的交流合作,實現深大優質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他還作了題為《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理論與方法(973項目)》的報告,講述了數字化對保護那些“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的文化遺產的精髓、意義,及文化遺產數字重建、重建數字“敦煌”流程、無人機搖感考古、文化遺產復原與褪色反演等973項目研究進展,并向到場嘉賓就敦煌壁畫的復原、色彩恢復以及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進行個性化展示。
我校光電工程學院彭翔教授以《可移動文物的三維多維影像集成檢測裝備》為題,圍繞當下文物保護的嚴峻形勢、國內外相關研究狀況與高精度三維集成像擬解決的關鍵技術等方面作了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王涌天教授以《圓明園數字重建與增強現實展示技術》為題,介紹了其團隊利用計算機圖形、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最新科技手段建設的“數字圓明園”,用虛擬漫游、虛實場景融合等多種嶄新科技手段全面、立體、精致地再現圓明園的園林藝術。
?。ㄐ麄鞑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