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深圳設立。三年后,深圳大學應時而生。2013年,深圳大學步入而立之年。30年春華秋實,與特區一起成長起來的深大,為特區和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收獲了累累碩果。
建立在改革開放前沿熱土的深圳大學備受關注。去年7月,曾擔任武漢大學常務副校長的李清泉就任深圳大學校長。面對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殷切期望,李清泉履新時坦言:“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每一個決策都關系到我們把一個什么樣的大學留給中國、留給后人,我們不能給未來留下遺憾?!彼?,鄧小平同志1984年視察深圳經濟特區時鄭重囑托:要辦好深圳大學。上任伊始,李清泉便亮明了打造名校的雄心和求賢納才的誠心。
在大學間競爭激烈的當下,深圳大學未來有何發展戰略、目標,思路是怎樣的,將要施行哪些新政?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了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
●深圳大學擁有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優勢、條件和潛力
深圳特區報:深圳大學歷經30年發展,目前已成為一所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李校長,您任深圳大學校長即將滿一年,怎么看待學校這30年的發展?
李清泉:在我看來,深圳大學建校30年,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這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學科體系門類齊全,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并且在部分學科和專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二是形成了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特色,涌現了馬化騰、史玉柱、周海江、梁光偉、鄧學勤等一批杰出校友。三是科研和社會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正在成為深圳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文化引領和輻射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四是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秀、具有國際化背景的教師隊伍和一批高水平人才。五是學校辦學設施優良,特別是教學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館等先進充足。六是高教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在人事改革、民主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科研評價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深圳特區報:近年來,內地高校發展加快、競爭加劇,深圳高等教育也呈現新的發展格局,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的創立,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設置校區。您怎么看待深圳大學目前面臨的發展形勢?
李清泉:深圳高等教育近十年來發展迅速,各類辦學主體不斷加入,各類辦學模式競相涌現,但深圳大學仍然是辦學歷史最長、學科體系最完整的綜合性大學。我們希望通過認真研究,在總結辦學歷程、深入分析辦學現狀和面臨新形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深圳大學,可以說機遇和挑戰并存,有劣勢更有優勢。
一方面,競爭形勢和挑戰日益嚴峻。受益于國家2011協同創新、985、211等項目支持,部屬、重點和傳統名校優勢更加明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紛紛出臺支持地方高??焖侔l展的政策措施,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在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下,迅速崛起。
與上述優勢高校相比,深圳大學近年來發展速度偏慢,綜合實力與一流高校相比還有差距。突出表現在:優秀生源不足;博士生招生規模急需擴大;國家級科研平臺、優勢和特色學科偏少;學科領軍人才、有廣泛影響的學術團隊還不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及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與社會期望有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學校的主要精力用于完成大眾化教育任務和完成本地招生任務,建設高水平大學的目標沒有真正確立和落實。二是作為地方性大學和后起高校,客觀上受到我國高教領域計劃等級制和配額供給制的束縛較大,發展速度和層次受限。三是學科建設投入不足,無法滿足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四是各類辦學資源不堪重負,辦學空間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深圳經濟特區綜合實力強,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國際化程度高,改革創新意識濃厚,人才引進的力度大、吸引力強。目前,深圳正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建設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市委市政府對于深圳大學的發展高度重視,并且有能力加大投入。深圳大學擁有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優勢、條件和潛力。
●辦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的一流大學
深圳特區報:內地許多大學都提出要建設“一流大學”,深圳大學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李清泉:深圳大學制定了建設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決心圍繞“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引領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辦學使命,立足深圳,依托港澳和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國際,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實現深圳大學的協調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跨越發展。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實現辦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一流大學的目標。
深圳特區報:您能具體說一下這個辦學目標的內涵嗎?
李清泉:“高水平”是指擁有雄厚的教學、創新、科研能力,優勢明顯的學科與水平領先的科研成果,代表城市優秀文化。一批學科進入國內一流,學校整體進入廣東高校第一方陣,全國前列?!坝刑厣笔侵感纬伞耙曇伴_闊、素質優良、注重實踐、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特色,“文理貫通、應用見長、瞄準前沿、服務社會”的學科特色,彰顯“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精神與特質?!艾F代化”是指率先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體系,擁有現代化的辦學設施和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的管理體系,留學生規模大,國際化程度高。
●加快學科建設,提升辦學實力
深圳特區報:高水平大學必須具有卓越的人才培養能力和領先的學術成就,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擁有若干高水平的優勢學科。學校在學科建設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
李清泉:我們的發展思路之一就是加快學科建設和整合力度,帶動整體辦學水平和實力的提升。主要措施有:
探索實行學部制。優化學科布局和結構,提升重點、優長、特色學科,形成若干學科高地。爭取在未來10年,建成3—5個國家重點學科,5—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有一批優勢學科率先進入國內前列。
加大高層次學科領軍人才引進和創新團隊建設力度,加大對優秀中青年學者的培養和支持力度。力爭用3—5年引進、培養50位學科帶頭人,500位中青年學術骨干,100個高水平創新團隊。
大力加強科學研究與協同創新。組建深港聯合區域協同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深圳發展研究院,成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庫、智囊團、創新源、驅動力。
加快西麗新校區和智慧校園建設。建設先進充足的圖書、信息、設備、實驗條件,支撐迅速擴大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水平前沿學術研究。
●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引領社會進步與發展
深圳特區報:人才培養是大學最核心的職能和使命。高水平大學要吸引優秀學生就讀,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圳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李清泉:深圳大學的教育理念是要致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引領社會進步與發展。措施主要有:
加強特色和品牌專業建設。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打造若干交叉學科特色人才培養基地。探索分層次人才培養,通過基地班、實驗班、跨學科和交叉學科雙學位班等,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
積極探索招生改革,吸引優質生源。一方面,通過籌建深圳大學城市學院,擴大在深圳市的招生規模,滿足深圳市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爭取更多專業進入一本招生,擴大在外省的招生比例和規模,提高整體生源質量。還要通過社會捐贈,為優秀生貧困學生提供獎助學金。
修訂本科培養方案,打造核心課程體系。堅持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加強需求導向課程、核心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鼓勵教師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形成優質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鼓勵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使其有機會在知識前沿進行探索。
籌建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和商學院。高等研究院的師資隊伍素質、科學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要達到香港高校平均水平以上;商學院將打造EMBA教育的高端名牌。
擴大碩士、博士研究生規模。積極推動與境外(特別是港澳地區)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盡快達到國內一流和境外合作高校的水平。
擴大學生國際、國內交流的規模和層次。推動本科生“第二校園”交換計劃和“2+2”聯合培養計劃,擴大留學生規模,提高辦學國際化程度。
創新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社團、文體、藝術、社會實踐活動,營造民主、開放、和諧、生動、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
●繼續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深圳特區報:高水平的大學必須建立符合人才培養和學術創新規律的治理結構,以保障辦學目標的實現。未來,深圳大學在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方面會采取哪些措施?
李清泉:深圳大學要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堅定不移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深化改革,繼續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積極推動省、部、市共建深圳大學。有效突破現行辦學體制機制的束縛,使學校的改革發展進入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層面,獲得更大的辦學自主權、政策和資源支持,加快進入高水平大學的步伐。
積極推動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制定和實施《深圳大學條例》。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落實辦學自主權。
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實行“學術主導、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運行機制。完善教授咨詢、決策、督導體系;擴大學院作為辦學主體的自主權;強化教代會、職代會、學生代表大會、大學生顧問團的功能,鼓勵和保障師生民主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
借鑒國際高等教育的先進經驗,設立深圳大學發展基金會,積極籌集社會資金,擴大辦學投入。
深圳特區報:深圳大學的發展目標令人鼓舞,我們也非常期待這些措施的真正落實,您能給我們展望一下十年后的深圳大學嗎?
李清泉:深圳大學樹立的十年辦學目標和指標,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非常之舉,實現突破和跨越。
通過上述發展戰略的實施,可以預見,未來10年,深圳大學將進入加快發展的上升通道,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水平、學科水平和整體辦學實力將顯著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產出水平也將同步躍升。一所與改革開放特區地位相稱的具有活力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高水平的深圳大學,將成為深圳市民為之驕傲的名片,為深圳特區乃至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