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國際會議廳氣氛莊嚴、熱烈,主席臺上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簇擁著鐮刀和錘頭組成的中國共產黨黨徽。8時30分,深圳大學第四次黨代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本次大會會議代表238人。應邀出席和列席大會的有:部分擔任過校級領導職務的老同志、非中共黨員的校領導、院士、單位負責人、校內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和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團結動員全校共產黨員和師生員工,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動學校事業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為把深圳大學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一流大學而奮斗。
第一次全體大會由李清泉同志主持。
江潭瑜同志代表中共深圳大學第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堅持改革創新 提高發展質量 努力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一流大學》的報告。報告分兩部分:第三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回顧;今后五年的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江潭瑜在報告中說,深圳大學自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教育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學校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加快發展、提高質量、提升水平為目標,堅持“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努力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各項事業都有了較快的發展。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有力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
——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全日制在校生由2005年的17919名發展到現在的33929名,增長89%。其中研究生人數增加3244名,增長260%。辦學滿意度不斷提高,學生就業情況良好。學校初步形成了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特色,10萬畢業生扎根服務深圳,成為特區各項事業骨干,涌現了一批杰出校友。廣大校友紛紛捐資助學,支持母校發展。
——學科建設水平提升。“十一五”期間,新增醫學、藝術學、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學科門類總數增加至11個。目前,我校有本科專業80個,學院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53個。另有專業學位碩士點及領域23個。科學研究快速發展
——科研項目和經費增長較快。2005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5319項,是“十五”期間(2001~2005)的8.5倍。2012年文理科實到科研經費2.36億元,比2005年翻了兩番。我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均取得突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50余項。科研平臺建設成效突出。
——師資隊伍得到加強。2005年以來,先后全職引進4位院士 “雙聘”院士10名。引進“**學者”3人,“杰青”5人。校內培養“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3名,“杰青”1人,“珠江學者”1人。首批特聘教授陸續到。 目前全校教職工2614人,其中專任教師1536人,技術及管理人員107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06人,副教授708人,高級職稱比例達72% ;博士933人,占61%;平均年齡42歲。師資水平躍入重點行列。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市政府增撥西麗新校區土地1.38平方公里,目前校園總面積增加到2.74平方公里。完成基建規模16.57萬平方米,完成基建投資9.26億元。學校圖書文獻資料不斷豐富。
——國際交流日益擴大。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創辦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教育部批準籌建,兩校醫學院簽署合作交流協議。開拓與境外高校的實質性交流項。
江潭瑜說,在發展過程中,深圳大學大膽推進改革,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初見成效。深圳大學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試點單位、廣東省高校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單位。學校在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特別是在內部管理體制、人事分配制度、教學科研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突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與此同時,深圳大學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扎實推進黨的自身建設。
江潭瑜說,站在建校30周年新的起點上,學校及時制定了發展戰略,圍繞“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引領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辦學使命,立足深圳,依托港澳和珠三角地區,面向國際,以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實現深圳大學的協調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跨越發展,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深圳大學辦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現代化一流大學。
主要發展指標是:
——人才培養:在校全日制學生40000~45000人。其中,本科生32000~35000人,研究生8000~10000人,留學生2000人次。成人學歷教育發展規模20000~25000人。新增國家級特色專業3~5個,省級特色專業8~10個。
——學科建設:新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8~1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8~10個,博士后流動站3~5個。新增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8個。
——科學研究: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8~10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2個,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科研創新平臺3~5個。 新增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2~3項,863、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15~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達每年150項以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達每年20項以上。
——師資隊伍:教職工總數3500人,其中專任教師2500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占70%以上。新增院士2~3人,**學者、國家“杰青”、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0~4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珠江學者、國家“優青”、新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青年教師、孔雀計劃人才50~60人。
——資源保障:基本完成南校區、西麗校區建設。全校圖書資料總數達600萬冊(含電子圖書180萬冊)。建成智慧校園。
江潭瑜在報告中強調,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深圳大學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學科建設力度,提升科學研究水平;要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積極籌建“城市學院”,堅持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學術主導,推進民主管理,深化行政管理和后勤、財務管理改革,制定《深圳大學條例》,探索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要抓好黨建工作,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加強黨的統戰工作、離退休工作和群團工作,進一步推進校園民主和諧。
中共深圳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以書面形式印發各位代表審議。



會后,各代表團按照大會日程安排,對黨委工作報告和紀委工作報告進行審議,并對新一屆兩委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名單和大會選舉辦法(草案)等進行醞釀討論。大會主席團召開會議,聽取了各代表團對有關審議及討論情況的匯報。
本次大會開幕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深圳大學支部,中國民主同盟深圳大學第一、第二、第三支部,中國民主建國會深圳大學一、二支部,中國民主促進會深圳大學支部,中國農工民主黨深圳大學支部,致公黨深圳大學支部,九三學社深圳大學全體社員,深圳市深圳大學歸僑僑眷聯合委員會,深圳大學臺聯小組等發來的賀信。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