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深大講壇”第十六講在我校圖書館南館一樓報告廳舉行。本期講壇邀請到了藝術學博士、教授,文化部文化科學司司長于平,我校副校長李鳳亮以及部分深大師生代表出席講壇。
于平以《實現中國夢需要增強造活力》為題,從“中國夢”要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中國夢”的內涵包括兩個維度、“中國夢”體現三個“順應”、當代歷史條件下的強勢文明、“城鎮化”進程中文化創新的特質、文化的轉型發展與集成創新、培養強化創新集成意識等七部分做了詳盡的解讀。
于平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必然包含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而且必然由中華文化來驅動、來支撐、來引領。“中國夢”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升華了黨的執政理念,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對團結動員全體人民開辟黨和國家事業新境界,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他說,“中國夢”提出本身就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讓一切文化創作源泉充分涌動,而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是文化發展根本的動力。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城鎮化”是擴大文化內需、發展文化的最大潛力所在。對于一個正在努力建設文化強國的資源大國,文化建設要一手抓文化傳承,一手抓文化發展。他指出,文化強國發展建設不得不考慮轉型發展,在這一進程中更需要集成創新。“集成創新”在當下是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設備工具對各個創新要素和創新內容進行選擇、集成和優化,是時代值得特別關注的創新理念。他堅信,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