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我校特邀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臺灣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在深圳大學科技樓一號報告廳舉辦了一場“國學教育論壇”。副校長李鳳亮出席論壇并致辭。300多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近三個小時的論壇給青年學子提供一場豐富的文化精神盛宴。
李鳳亮代表深圳大學對四位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國學研究專家來給同學們傳道、授業、解惑表示感謝。他介紹了深圳大學作為一所文理并重的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很早就開始了對國學的研究,1984年深圳大學創辦之初即成立了“國學研究所”,是國內創辦最早的以“國學”命名的學術研究機構,由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湯一介教授擔任所長,深圳大學剛剛也得到國家文化部的批復,第三個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在深大成立,這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各位嘉賓就國學的概念、研究發展史、國學教育的狀況、臺灣國學教育啟示以及國學研究的國際化視野等都一一作了介紹和闡釋。陳來重點介紹了國學在上個世紀前三十年的發展研究狀況。郭齊勇介紹了武漢大學國學實驗班的經驗,對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朱建民指出,臺灣沒有“國學熱”,是因為臺灣的國學教育是打散融入到中小學的文、史、哲教育中的,臺灣注重引導小孩讀四書五經,基礎教育中有很多古文的篇章,有專門的《中國文化基本教程》講授四書。杜維明介紹了自己追尋儒學的經歷后,提出了三大觀念“文化中國”的觀念、“東亞文化圈”(即“儒教文化圈”)的觀念、儒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關系。
在論壇的互動環節,學生提出了諸如“學者是否應該走出學術圈更多進入國民大眾?”“國學教育如何權衡傳統與啟蒙的關系?”,“昨天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里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專門提出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嘉賓如何看待這個決定?如何看待國學與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三者的關系?”,“如何看待國學教育在大學的地位?”論壇嘉賓認為學生提出了很好很有深度的問題,一一給予解答,并對深大國學班的同學和在座的有志青年學子表示贊許,也寄予殷切的期望。
(文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