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深大講壇”第十八講在我校圖書館南館一樓報告廳舉行。上海外國語大學“211”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宋炳輝以文學經典的當代意義為題,為荔園師生做了精彩演講。副校長李鳳亮出席論壇。
宋炳輝的主題演講圍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一,文學經典如何成為問題?其背景是受外來文化和文學思潮的背景影響,國內思潮的涌動,以及從中外關系角度看外國經典;二,如何重新認識經典,經典是一種不斷變動的、由主體參與的文化構建實踐,具有變動性、參與性、建構性的特點;三,文學經典何為?即經典的功能。首先,文學經典是文化和文學傳承的核心,是文學傳統延續的中介;其次,作為一種動態的實踐過程,它又是某個文化圈,維系文化體系活力的機制和保證。經典的價值和關鍵在于:在當代文化和文學實踐中具有能產性、再生性的潛在特質,正是那些具有再生性的經典,真正發揮著傳承和交往的文化功能。經典的傳播與接受是一種關系、一個過程;四,經典構建的方式和途徑。涵蓋了文學實踐的各個方面和文學流程,即文學傳播、文學研究、文學教育、文學翻譯以及文學創作的5個階段,和模仿式、反諷式、選擇性強調和消費式4種類型;五,跨文化視角的經典研究有兩個理由,即文化和文學格局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從跨文化研究的視角進入,正是比較文學的題中應有之意;六,文學經典與文學教育(修養)。開放的經典教育和當代文學參與性教育兩翼并舉;需人文教育整體努力,更需文學個分支學科的通力合作。最后,宋教授總結了三個要點:第一,選擇真正的經典;第二,關鍵要闡發經典的美妙;第三,應把個人的時代和生命感受融入經典。
在互動環節,宋教授一一解答,得到了在場師生們的廣泛認同,并引發了大家對于文學經典的再認識。
(宣傳部)